阅读历史 |
背景色:字体:[很小标准很大]

第7节(1 / 3)

加入书签

却不知一句话没说完,吴明辉苦下脸来:“牙掉了。”

当下除了吴明辉都笑了起来。

关氏笑说:“让你想一出是一出,活该。”

吴明辉自己也笑:“没想到我这牙比自来水管子还难伺候。”一句话让刚停下的众人又笑起来。

正笑着,赵氏进来请示晚饭吃什么。关氏和吴氏商量,最后决定吃面条。

吴氏笑说:“不知道怎么的,在沧县就做不出家里的味儿来。估计是面条不如嫂子擀的好。”

“那是你手劲儿不行,芙蓉还有你侄媳妇也擀不出好面条,劲儿小。”关氏生得比吴氏还要高些,又不像吴氏一样苗条,又常干体力活,手劲儿比一般人都要大。“今儿我擀面条,你吃个够。”关氏和吴氏姑嫂感情一直很好。

“行,我炸酱。”

当下不分主客,女人们都去厨房做饭,吴明辉和方守仁去院里喝茶纳凉,而吴理兄弟三个还没见踪影。

知道方家今天来,有提前买好的猪肉,便用猪肉丁炸酱。又有院子种的黄瓜豆角芫荽菜,都摘些,该切丝切丝,该切末切末,又炸花椒油,砸蒜泥……娘儿几个一通忙活。

到厨房传出炸酱的香味,关氏把面条也切好时,吴理兄弟几个才回来。吴彦手上拿着一罐子的酸梅汤。于是闹着分酸梅汤喝。罐子虽不小,但奈何人多,只一人分得一小碗,分完罐子底下还有冰渣子。

又酸又甜,喝进嘴,就感觉一股子凉气进了肚子,方晴激灵灵打个颤,觉得这实在是无上的美味。沧县的酸梅汤,不论街上卖的,还是母亲自己做的,都不如这个。

吴明辉却说:“这还不够好,要说好喝,还是信远斋的酸梅汤,那才够味儿。”吴明辉虽不富贵,却像多数旗人一样,讲究吃喝,对京城名吃门儿清得很。

“你们看这稀汤寡水的,信远斋的酸梅汤梅汁稠,水少,冰糖多,味道浓酽得多。那冰也不是直接放到放到酸梅汤里,而是用黑漆大桶里面放一白瓷大罐子,桶内罐外用冰填上,所以叫‘冰镇’。”1

“跟舅舅在一起就是好,连喝个酸梅汤都长学问。”方晴觉得舅舅跟火车上遇见的郑先生在一起肯定有话说。

芙蓉本想笑话表姐拍马,却不想姑父方守仁说:“确实处处皆学问啊,信远斋把这门学问做好也便可以安身立命了,并不一定非要子曰诗云的。”

方晴对作为教书先生的父亲说出这种话很是有些诧异,又不禁在心里打趣父亲:“看来真是人心不古了呢,先生都把安身立命看得比子曰诗云重要了。”

“安义你总是太过沉重,当今乱世,吃饱穿暖已经是莫大成就,想太多是没有用的,能痛快一日且痛快一日吧!”安义是方守仁的字。

听到舅兄这一番似是而非的道理,方守仁也笑笑说:“大哥还是这么洒脱。”

方晴觉得舅舅还真颇得几分魏晋风流。

可惜有魏晋风流的吴明辉下一句话是:“我都闻到香味了,这好长时间没吃全菜码的面条了。要说猪肉丁炸酱是好,但还不如雀儿肉的,那才真当得上香而不腻四个字。”然后就细细地讲起各种炸酱及炸酱面的讲究。方晴听得津津有味,你别说,舅舅就是有学问。

有学问的舅舅偏生了个爱拆台的闺女:“阿玛说起来头头是道,不知道还以为是厨道高手,其实连包个饽饽都不会。”

吴明辉不以为忤:“丫儿你就不知道了,君子远庖厨啊。会做的是厨子,我是会吃的,我看报纸上有个词,新兴的,叫什么来着?对,美食家。听听,听听,‘家’。”又惹得一众大笑起来。

多年后,方晴在异国他乡喝加冰的可乐时,不只一次想起那个明媚的午后、好喝的酸梅汤和舅舅一家,当然还有那顿好吃的炸酱面。

方晴也觉得舅舅家的炸酱面格外好吃,兴许真是因为面条劲道的缘故,方晴觉得。

第二天两个表哥都要上班,大表哥是皮鞋厂工人,二表哥是小学教员,都早早就走了。吴家唯一的男丁吴明辉亲自带领妹妹一家游览阔别已久的京城。

吴氏说昨天坐车今儿还腰酸呢,逛什么京城,我还是在家跟嫂子说话吧。赵氏年轻媳妇也不好意思出去逛,就说在家陪老姑说话儿。剩下吴明辉方守仁和芙蓉方晴,俩老爷们带俩丫头就上了街。

吴明辉和方守仁能去哪,琉璃厂呗。买买旧书,品品字画,看看玩意,就是惬意的一天。芙蓉觉得还是大栅栏好玩,但也不好硬拗着去。方晴是看什么都新鲜,绝对的乡下人进城,对去什么地方一点意见都没有。

要说京城是真大,几个人先人力车再电车再步行,足足折腾了小半天才到琉璃厂。吴明辉方守仁带着俩丫头,一家店一家店、一个摊一个摊地逛将开来。

琉璃厂的旧书摊真是多啊,什么书都有,让爱看闲书的方晴有耗子掉进米缸的感觉。又有那么多字画店,虽对古字画鉴赏并不在行,但看书画的功力方晴自谓还有那么两分。

方晴觉得那幅老莲的《品茶图》就不像是真的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