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历史 |

第674章(1 / 2)

加入书签

断了送往边关的补给,将神威大将军打成叛将,令天下讨伐之,这只是第一步。

他该庆幸虞安歌身处凉国,神威大将军和南川王不得不消耗兵马,前去凉国营救虞安歌,而不是和戾太子一样攻向盛京,给了他喘息之机。

就算南川王与神威大将军神通广大,真能将虞安歌从凉国解救出来,只怕叛军也会元气大伤。

这是一方面,另一方面,朝廷省下来的火药军需,也可以用于对付戾太子上面。

一箭双雕。

谢相道:“能为圣上分忧,是臣之幸。”

商渐璞看着对自己俯首行礼的谢相,不由想到父皇在时,谢相也是如此顺从恭谨。

他一时有些自得,又与谢相谈了些如何讨伐戾太子的详情,便令其回去了。

谢相走后,商渐璞命人取出父皇的遗诏,伸出手指在自己的名字上摩挲着:“父皇,听说堂兄已经去了边关,依他对虞安歌的情谊,必会前往凉国,等他从凉国回来,朕就要取他的命,为您报仇。”

商渐璞说着这话,思绪却是越飘越远。

他想到幼时,母妃将他抱在怀里,一笔一划教他写字,父皇就依靠在一旁看着,时不时纠正一下他的笔顺。

外面风雪漫天,殿内暖意融融,偏偏这样的温馨氛围被宫人打破,宫人道:“南川王来了。”

听到南川王的一瞬间,母妃就放开了他,将他抱到一旁,脸上挂着局促不安的神情。

父皇看到后颇为不满,原本平和的脸色一下子阴沉下来。

那个时候他还小,不懂看人脸色,哪怕堂兄走进殿内,他还在母妃身边蹭着,要母妃继续抱他。

可母妃一直没有抱他,直到堂兄从殿中离开,父皇和母妃发生口角,拂袖而去,母妃才重新将他抱起,口中说着你堂兄身子骨不好,你不要在他面前跟他争。

商渐璞不懂,他跟堂兄争什么了?

他明明什么都没争。

他们一家三口相处那般幸福温馨,是堂兄的到来,才被打破,怎么就成了他跟堂兄争了。

后来,堂兄就像打破当初殿中的氛围一样,打破了本该属于他的,全部的幸福。

父皇死于他手,母妃也惨死在永安巷,他被囚东安高墙,连母妃最后一面都未能见到。

商渐璞想,其实早在很多年前,他对堂兄便心存芥蒂了,只是碍于母妃的耳提面命,不得不压制下去罢了。

商渐璞将父皇的遗诏收好,心中久久不能平静。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商清晏带着兵马到边关时,雪花飞舞,神威大将军不,现在不能叫神威大将军了。

虞将军带领重兵去了凉国,留下镇守边关的,乃是张黎等将领。

因着商清晏是带着军需和火药来的,他的到来让全军振奋起来,可谓夹道欢迎。

自从虞将军跟朝廷撕破脸,朝廷断了军需补给,将士心中不是不慌张的。

边军中亦有投向朝廷之人,虞廷没有为难他们,发放了军饷后便让他们离开。

但大多数人还是跟虞廷一条心的,实在是他们在边关流血流汗,九死一生,朝廷却屡次三番以军饷为把柄,拿捏他们,苛待他们。

这也就罢了,凤翔将军为了边关出生入死,到了凉国交战的关键时候,朝廷却率先放弃了凤翔将军和那一支队伍。

这样的朝廷,实在令人寒心。

反观南川王,自身尚且难保,可是开战以来,却不遗余力往边关送物资。

最开始的雍州,若不是商清晏送来的火药及时,哪里能守住呢?

再加上南川王起兵后,原本可以趁着边关生乱,直接打入盛京,可他并没有那么做,而是一路赶往边关支援,未扰百姓。

许多将士虽然没有明说,但是心里的天秤已经倒向了商清晏。

商清晏的到来,张黎是最激动的,他看到商清晏潇洒下马,一袭白衣,雪韵霜姿,不禁感叹道:“南川王,果真神仙人也!”

这一句,便又印证了那个谪仙的传闻。

而边关其他人看到商清晏,也都为他一身出尘绝俗的气质所倾倒。

商清晏一一见过边关将领,让人将带来的物资都分发出去,直接言明:“边关将士为国抛洒热血,便是苦了谁,都不能苦了将士们。”

此言一出,朝廷的行为愈发可憎。

亦有一些怀念明帝的老将感慨:“南川王不愧是明帝之子。”

当初明帝在位时,可从未亏待过边关守军。

而商清晏正是明帝之子,其行为举止,亦继承了明帝仁德。

他们都没明说,可在心里盼着商清晏可以代替当今圣上,再续明帝辉煌。

商清晏没有在边关多做停留,问清楚了如今凉国的情况,便带着兵马再次启程。

启程之前,昭宜大长公主忽然从盛京送来一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